各位肉类行业的同仁们,大家好!欢迎来到每月一期的行业大咖月度专访。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里,肉类进出口的每一次波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。今天,我们就聚焦肉类进出口领域,一起探寻行业发展的关键。
中国肉类协会会长陈伟强调,在加强产业链建设方面,一是巩固肉类前端养殖链基础,提升产业稳定性和韧性;二是通过制定严格的优质肉类产品标准,完善公共标识管理办法,制定及实施优质肉品推广方案,提高优质肉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,实现肉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在国际市场方面,企业要实现业务转型,依托中国肉类协会国际肉类贸易合作俱乐部,建立政企信息共享机制,实现主管部门与企业信息互通,完成产品准入工作,进一步推动进出口贸易平衡,保持肉类贸易稳定性。
近期肉类产品进口量波动较大,像猪肉、牛肉等主要进口肉类,价格受国际市场供需、汇率变动以及贸易政策调整影响显著。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,也促使进口量随之起伏。对于出口,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壁垒限制了我们的市场拓展。从未来价格趋势看,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贸易关系的变化,都让价格走势充满变数。但随着国内消费升级,对高品质进口肉类需求仍有上升空间,而优质国产肉类的出口潜力也有待挖掘。
在技术创新方面,这对肉类进出口至关重要。在养殖端,智能化养殖技术能提升肉类品质,满足国际市场对高品质肉类的需求标准,例如欧盟对肉类兽药残留标准严格,新技术有助于我们达标。在加工环节,新型保鲜和包装技术能延长肉类保质期,降低运输损耗,像气调包装技术可使肉类在长途海运中保持新鲜。很多从业者担心新技术投入大,但从拓展国际市场、提升产品竞争力角度看,这是必经之路。
行业趋势方面,随着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推进,肉类进出口迎来新机遇,沿线国家市场潜力巨大。但同时,行业面临着国际标准差异和食品安全监管难题。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肉类的兽药残留、添加剂使用、检验检疫标准各不相同,一旦出口产品不符合标准,就会面临退货甚至更严重后果。所以,提升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迫在眉睫,我们要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,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。
政策方面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肉类进出口的政策,这是行业发展的 “定心丸”。比如出口退税政策,能降低企业出口成本,提高利润空间;进口关税调整,也会影响进口肉类的市场价格和竞争力。但很多企业对政策申请流程和细节了解不足,导致无法充分享受政策红利。大家可以关注商务部、海关总署等官方网站,按照要求准备材料,就能顺利申请相关政策支持。
最后陈会长介绍了普悦国际肉类产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,是中国肉类协会唯一指定的会员服务平台,为中国肉类协会会员及国际贸易俱乐部(CMA)会员提供便捷、优质的服务。平台聚焦肉类产业核心诉求,与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加工企业、贸易商及服务企业紧密合作,打通从海外源头工厂到国内消费端的全产业链条,运用区块链溯源、大数据风控、AI等数字化技术,构建了集信息资讯、贸易报盘、进口代理、贸易代采、冷链仓配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为一体的肉类产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。

